当前位置: 首页 > 保护研究

急需保护的我国之国粹国宝----藏戏艺术

 

西藏民族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刘志群
  黑格尔曾经说过:哪个民族有戏剧,就标志着这个民族走向成熟……戏剧是一个民族开化的民族生活的产物。生活在我国西南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就是一个文化十分发达,堪称相当成熟的民族,她所创造的举世瞩目的藏戏艺术之风韵神奇独特、传统悠久丰厚、技艺瑰丽绚烂,不仅印证了世界智者的论点,而且还印证了它是藏民族文化和中国少数民族戏曲(戏剧)的杰出代表,以及它所具有的人文各个学科和人类创作天才代表作的突出价值。
  诚然,藏戏堪称为我国之国粹国宝,但是它在今天社会变革中逐渐面临真正意义上的失传而有消失的危险,因此它急需保护。
一、藏戏是藏族悠久、灿烂文化和我国少数民族戏曲(戏剧)剧种的杰出代表,是中华民族也是全人类的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藏族发祥时期藏戏开始起源,8世纪初步产生白面具藏戏,1415世纪成熟成型于蓝面具藏戏,17世纪藏戏随着藏文化的鼎盛而达致繁荣兴旺。
  藏戏是汲取凝聚了数千年藏族人民文化智慧的结晶。藏戏传统剧本,有作家的文学创作,也有民间藏戏团体很有艺术造诣的戏师和艺人反复编演创作而成的作品。尤其是经过文人编创的剧本,既通俗易懂,又优美规范,因此它涵含着极深的文化意蕴,成为中国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和象征。
  藏戏在流传中,与各地藏区的不仅相同的文化艺术传统结合,形成了各有特色的不同剧种,如西藏的白面具藏戏、蓝面具藏戏、昌都藏戏,青海的黄南藏戏、华锐藏戏、果洛格萨尔藏戏,四川的康巴藏戏、阿坝藏戏、嘉绒藏戏、德格藏戏,甘肃的南木特藏戏等。同时在大的藏戏剧种中,又形成不同流派,如蓝面具藏戏中的觉木隆派、江嘎尔派、香巴派、迥巴派,白面具藏戏中的宾顿巴派、扎西雪巴派、尼木派,青、甘、川三省交界处的安多藏戏中的黄南派、阿坝派、甘南派、华锐派,康巴藏戏中的巴塘派、理塘派、道郛派、甘孜派等。这些不同的剧种和流派,至今还在民间流传。故而可以说在中国戏曲的大体系中有着一个比较庞大的藏戏剧种和流派系统。
  藏戏为现存中国戏曲剧种中最为古老的剧种之一。其它一些大剧种,如昆曲、京剧、川剧等,历史都比藏戏短。与中国其它少数民族戏曲相比较,藏戏更有其独特之处,许多其它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与汉族地区接近,因而他们的戏剧无论音乐声腔、表演形式、发展行程和所演剧目等,都受到汉族戏曲的影响很大。藏戏虽然也受到中国各民族文化、特别是汉民族文化的影响,以及许多其它外来文化(更多的是印度文化)的影响,但是,它主要是在独特的藏族社会历史和生活土壤里生长起来的,形成了藏族自己独创的内容与形式统一的艺术格式和韵致。藏戏是藏民族在雪域高原这一人类生存极限之地创造的至今尚然鲜活存在的辉煌灿烂的文化遗产。故而可以说,藏戏作为中国民族戏曲中一个十分独特的剧种,不仅在我国而且在世界戏剧之林中也都是独树一帜的。
  西藏和平解放以后,建立了国家资助的自治区藏剧团,以蓝面具藏戏中觉木隆派为基础,综合了各个藏戏剧种和流派特点,又吸收了外来各种现代文化艺术因素,进行发展、创新,形成了既有浓郁的传统特色,又有强烈的时代气息的崭新面貌,受到了广大藏区群众的热烈喜爱和欢迎。据1999年底统计,中国大陆共有国有戏曲团体1541个,从业人员15万人,而西藏国有藏戏团体只有自治区藏剧团一个,从业人员只有120余人,因此藏戏剧团和从事藏戏艺术的人员在整个戏曲队伍中所占比例很小很小,他们肩负着传承藏戏艺术的重任。
  因此,藏戏不仅是我国藏族悠久、灿烂文化的杰出代表,而且它也是现存中国戏曲中历史最悠久、最能体现少数民族戏剧特色、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剧种,是中华民族也是全人类的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藏戏的独树一帜,决定了它在中外戏剧史上的重要地位,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藏戏与其母体藏文化一样,有着早期历史关键时期的开放兼容性,从而使藏戏与世界三大古老戏剧中国戏曲、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有着相互类似的特点。如藏戏作为中国戏曲中一个比较独特的民族剧种,它的虚拟写意的表现手法、程式化的表演手段及唱腔曲调和唱词的风格等都接近于汉族地区的戏曲;同时它与世界三大古老戏剧中另外两种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也有某些相类似之处,如面具戏、广场戏、仪式剧、宗教剧等特殊形态,以及节目开始时的祝福祈神仪式、用散文的形式讲介剧情和如同雅典戏剧节、狂欢节一般的西藏拉萨之雪顿节等。
  藏戏与其母体藏文化一样,又有着从中世纪至近现代的长时期封闭内敛性,从而使它具有藏民族独创自立性和神圣殊异性:这就是藏戏所反映的西藏特殊社会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世俗生活与宗教生活相结合的特殊内容,使藏戏所呈现的是山神活佛挽臂吟诵,人神鬼兽联袂狂舞,现实、幻想、理性、理想等不同时空场境、不同人生境界互相联通混融而神圣殊异的世界;藏戏的形式更为独特而别致,由于藏族讲唱文学的影响,其剧本还是民间故事的说唱话本;其演出格式分为开场仪式戏、正戏和吉祥收尾戏三段;其表演手段有神韵独标、异彩纷呈的唱、舞、韵、白、表、技六功;其脸谱艺术是古老而丰富的面具与部分简单化妆的脸谱;其舞美是广场演出的时空自由与部分固定场境的结合以及独具民族特色的面具、道具、服饰等。从它总体特征上看,具有艺术综合性、说唱歌舞性、演剧广场性、最完整鲜明的民族性、丰富热闹的娱乐性。随着藏戏艺术的全面发展,不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演剧体系,而且形成了其表演艺术十分古老神奇而又格外的丰姿多彩的形态和特点。
  正因为藏戏的独特和神奇,它是否属于我国戏曲的一种,本人曾经与国内著名的戏剧理论家作了商榷和争鸣,甚至今年9月中旬在拉萨召开的全国藏戏发展学术研讨会上一些专家又就这个问题作了有益的探讨。本人至今仍然坚持这种观点,认为藏戏艺术的特殊性同藏民族本身一样,在各个方面完整地保留了自己的特点。它不仅仅具有以歌舞表演故事和唱、舞、念、表都有程式化手段等一部分戏曲特征,而更重要的是它具有东方戏剧那种综合了民间说唱、歌舞、甚至杂技和宗教乐舞与仪式等写意表现性的形态特征;同时又具有西方戏剧以口语道白对话为手段的写实再现性的形态特征,这因为在历史上,藏族就有谐概巴说笑逗趣者表演的传统,拉萨过去的上密宗学院所在地木如寺木如白桑庙会上,就有僧人们以话剧小品式的形式,进行讽刺僧人不遵守戒律、贵族官员贪财等的表演;20世纪初叶曾经占领过拉萨的英国军队撤退以后,就开始有反映英国兵出丑的话剧小品表演。这种传统对藏戏有着很大影响,在传统藏戏的正戏中喜剧表演,以及开场戏甲鲁与温巴对话就是完全话剧式的表演。
  因此,如果说中国戏剧体系主要的集中的代表是古典戏曲这一种戏剧类型的话,那么藏戏就是中国戏剧体系中的一部分,同时又是有别于古典戏曲的另一种中国戏剧的类型。我觉得这样来认识藏戏,既符合它本身的历史发展和已经形成的比较完整而又特殊的形态,同时也符合人类文化、民族文化包括民族戏剧的多样性、多元化发展的规律特点。正因为此,我国著名的戏曲史家张庚老在去年看了赴京演出的西藏自治区藏剧团新编历史藏戏《文成公主》后说:看来真的要重写中国戏剧史。
  因此,藏戏在中外戏剧史上应该说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三、藏戏各个方面独具的杰出意义、作用和影响,以及它所具有的人文各个学科及其人类创作天才代表作的突出价值
  藏戏在艺术技巧应用和技术才能表现上有它自己独到的杰出意义。藏戏的宽宏嘹亮、清脆甜美的音韵与气势恢宏的伴唱相得益彰的成套唱腔,介绍剧情的连珠韵白,着重写意抒情的戏剧化了的、性格化了的舞蹈,丰富而多姿多态的表演艺术等,都有着很高的技巧。如在演唱技巧上,注重胸腔和脑后音共鸣的运用,注意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抑扬顿搓和咬字吐音等,并有柔细、高亢、沉雄、粗犷等各类角色不同性格的唱法。特别是藏戏唱腔的特殊装饰颤音技巧震谷,不经过特殊的长时期的训练,是不容易掌握的;伴唱也有多种技法,其中有一种模仿式的多声部伴唱法,从上到下各声部依次延迟一定时间,先后陆续唱出,从而产生一种丰满而辉煌的音响效果,被藏族音乐理论家称为羽毛排列般的伴唱。藏戏的表演难度也比较大,手、眼、身、发、步,即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有一定的程式动作,并要能以美的姿势和神情表达感情,这些动作要互相配合,形成优美的舞蹈身段。在整个演出中,舞蹈身段要与唱腔紧密结合,大部分的行动都已经舞蹈化,大部分的语言都已经音乐化,所以藏戏演员必须经过长期的、艰苦的训练。因此在表演艺术上,不仅有与唱腔结合的戏剧化了的有高度技巧的藏戏舞蹈表演技巧,而且还可以直接穿插民间歌舞、说唱、杂技等和宗教乐舞、讲唱及仪式等表演技巧;同时,还有带着面具着重于肢体的表演,以及不带着面具以红、黑、白三种颜色稍作化妆的表演技巧。另外还有丰富多样的喜剧表演,有丑角插科打诨的、疯魔闹剧式的、掌握角色心理细腻传神的、正丑诙谐幽默的等等技巧。
  藏戏在确认相关民族和文化社区特性上也有巨大作用。我国各大藏区的许多藏戏剧种和其它艺术门类都吸收了西藏的白蓝两种面具藏戏各方面的艺术因素。还有门巴族的戏曲剧种门巴戏,它的剧目和面具也来自于藏戏。20世纪上半叶,蓝面具藏戏各大流派代表性戏班流动演出的踪迹达至我国境外印度、不丹、锡金、尼泊尔和克什米尔地区,对南亚、西亚、北亚的藏文化圈的形成产生过一定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内地汉民族的戏曲和其它剧种也移植和改编了一些藏戏剧目;同时西藏自治区藏剧团也不断到内地,甚至国外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应邀去参加各种演出活动和艺术节,使藏戏在藏族文化社区以外和海外、国外也产生比较大的影响。藏戏还具有现存文化传统独特见证的价值。藏戏自形成以来一直在艺坛上流传,随着时代的变化,从剧本到声腔、表演都不断进行变革。但比较而言,藏戏的变化是比较小的,对于藏族戏剧的传统特点保留得比较多。藏戏继承了民间歌舞、说唱和宗教艺术的音乐、舞蹈,以及古代歌舞百戏的各种艺术因素,并吸收了民间艺术的营养,因此具有现存传统文化丰富深刻的内涵。藏戏的审美特性,在演剧体系上是凝练综合和多彩多样的统一,在表演艺术上是程式化和生活化的统一,在艺术形式上是歌舞性和戏剧性的统一,在剧作和演出上是集中简约和灵活丰富的统一,在舞台艺术上是时空自由和固定场境的统一。这些藏戏传统的美学特点,都保留在现存的八大传统藏戏及其无法数计的片断折子戏中,是现存传统文化的重要见证。因此,传统藏戏确实给以了民众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给以了文人文学艺术创作的文化滋养。
  藏戏传统剧目对藏族文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它们多数是史诗式的宏篇巨著,如后藏俗官定钦云巴(疯才子)次仁旺堆撰著的《诺桑法王》,既是一部涉及到北国、南国、龙宫、天界和野人部落五个境域,北国与南国、北国与野人部落、诺桑王子与马头天王的三场大小不一的战争的宏伟史诗般的巨著;又是一部冲破世俗王宫内廷争斗和陈规陋习约束的人神(王子与仙女)恋爱,终成眷属的精彩纷呈的戏剧作品。因此它们也是藏族文学的一个高峰,既重音律,又重意境,应用了很多格言、谣谚和成语,甚至藏戏故事中又穿插了寓言故事,保留了中国藏族古代文学语言的精粹。而且藏戏一直传演不息,经过各个时代长期不间断的传习排演,从内容到形式获得不断的丰富提高,成了渐臻其美的民族传统艺术珍品,对藏族文学后来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它综合了藏族文化艺术的精粹,而且将其戏剧化而发展到高峰,其剧目和它的艺术整体,成了我们研究西藏古代特殊社会、历史、民族、宗教以及人文各个学科情况的不可多得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百科全书。藏戏唱腔的高亢,鼓钹伴奏的雄浑响亮,以及舞蹈的四肢放得开,动作幅度大,都与其广场演出,使远距离的观众听得清、看得见有关。因此,藏戏演员从长期的演出实践中,都已练就这种特有的艺术素养,从而也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原始、粗犷、质朴而又雄劲、刚健、豪放的艺术风格。
  因此,藏戏不仅在各个方面都独具它的杰出意义、作用和影响,而且它确实具有人文各个学科和成为人类创作天才代表作的突出价值。
四、藏戏因缺乏保护措施、或因社会迅速变革的进程、或城市化、或文化移入等原因而面临的失传危险
  18世纪以后,直至20世纪50年代,由于西藏社会封闭和落后,使藏戏呈现严重衰微的趋势。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前,藏戏已经濒临消亡。西藏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后,对藏戏采取了保护措施,建立了专业的藏剧团,使它又获新生。
  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戏剧作为一种娱乐手段,要进入市场,靠演出赢得利润。但藏戏演出需要演员、乐师及舞美人员等人数很多,对舞台、道具、服装、面具的要求也高,常常造成票房收入低于演出成本的状况,藏戏团队只好减少演出场次。有的团队为了增加票房收入,适应观众要求,在藏戏中加进一些流行歌舞,这实际上是促进了藏戏特点的消失。
  近些年来,市场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变革,现代技术促进了信息与文化艺术的流通,娱乐手段有了很大的丰富,现代的生活使观众希望在艺术欣赏中追求轻松与消闲,电视文化和流行性艺术受到青年观众更多的欢迎,使之在生活中占了优势。作为精英文化的各种戏曲和戏剧,在与流行性艺术和电视文化的竞争中都处于劣势,而藏戏这种唱词典雅、形式精致、表演细腻的剧种更是首当其冲。由此使得藏戏的观众大量流失。
  藏戏艺术的表演特点对自身素质要求很高,演员往往是从小开始培养,使其具备唱、诵、说、做各种基本功和一系列技巧,这样的演员无论在歌唱、舞蹈、电影、电视等各领域都会有出色的表演。但由于藏戏演出市场经济效益的低下,使许多优秀的藏戏演员转行,以谋求较高的收入,造成藏戏表演人才的大量流失。同时,一批卓有成就的藏戏表演艺术家相继去世,传承人日渐减少;而且目前已经不多的民间藏戏的著名艺人传授徒弟也得不到很好实现;这些都由于经费不足,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所以藏戏有面临失传的危险。
  作为国家资助的专业的西藏自治区藏剧团,其编导、舞美创作人员和演员对藏戏各个剧种和流派传统技艺的学习、继承和掌握还十分有限,他们的现代文化艺术素养也急需培训提高。但是,因为西藏现代经济基础的薄弱,虽然有国家的大力支援,但经济实力十分弱小,故而在文化建设的投入和民族民间艺术包括藏戏艺术的保护上拿不出足够的资金给以扶持,这也就影响到推动藏戏艺术的保护、创新和发展应有的进展和力度。
  以上种种情况,无论是它的重要地位及它的重大意义和突出价值,还是它在今天频危的处境,都说明了与京剧同样属于我国之国粹国宝----藏戏艺术急需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