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护研究

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与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发展

 

《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与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发展》
课题批准号:07AG09
课题类别:200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艺术学项目 国家重点课题
课题负责人:邱春林(工艺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
课题名称:《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与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发展》
立项时间:2007年10月31日
结项时间:2010年10月31日
课题简介:
  所谓传统手工技艺“是指有百年以上传承史的,技艺精湛,有完整的工艺流程,加工处理天然原材料,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或地方特色,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手工技艺。”
  本课题将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因社会变迁而导致的传统手工技艺的总体生态环境所发生的变化,采访老艺人和典型企业,建立濒危技艺的档案,对当前所开展的保护工作进行实效性评估,并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未来保护和利用传统手工技艺的一系列建议。
  传统技艺的生态环境指技艺传承人的社会地位、生产生活状况、技术的所有权的变化、传艺状况、技艺拥有人数、技艺知识的挖掘和整理状况、原材料的供应状况、手工技艺与机械智能技术间的矛盾、传统技艺的生产力等因素所形成的总的社会气候,只要其中任何一个因素产生了矛盾激化,就有可能导致某项传统手工技艺出现危机。
  当代所发生的社会变迁是广阔而深刻的,每一次大的社会变迁都给传统手工技艺的命运带来冲击,如1949年以后的“合作化”运动,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手工艺人的社会地位、角色意识、技艺施展和传承情况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九十年代初的“市场经济”转轨再次将国有和集体所有制企业民营化,刺激了传统手工作坊的出现,手工艺人要面对的生存环境同样具有挑战性;当代中国不断地追赶西方现代化步伐,半个多世纪以来从未停止过对传统手工技艺的改造;如今,传统手工技艺更是遭遇文化全球化的浪潮,它的未来命运更不容乐观。
  在发生类似的社会变迁时,我国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曾就技艺的传承和利用采取过一些对策,尽管这些对策基本是以政治和经济法规、法令的形式出现,却客观上使得相当一部分的手工技艺得到有效的传承。如今,站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高度去反思这段手工艺发展史,就会发现当代中国对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工作还远远落后于许多发达国家。要提出着眼于未来的决策建议,就必须从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教训中提取智慧。
  本课题将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重视田野调查和文献考证的结合,深入开展典型案例的研究和实证性研究。
  课题的研究重点是在熟悉文献的基础上,深入田野考察,选择那些具有典型意义的企业和老艺人进行面对面的访谈。难点之一是如何在鲜活的历史记忆和现实情景中提炼出理论,并对未来的保护工作提出大胆设想。难点之二是如何科学地整合工艺美术学、社会文化学、经济学、文化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与理论。
发布时间:2010-03-06 01: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