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非遗展厅 > 文献资料库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和韶乐

 

《韶乐》是上古舜帝之乐,又名“九韶”、“九歌”。据清同治刊《湘乡县志》载:“相传舜南巡时,奏韶乐于此,凤为之下”。原来舜帝为将中原文化传入苗地,他南巡来到位于汉、苗交界之地的韶山。舜帝率众登至一最高峰,忽听鼓角齐鸣,手执弓矛的苗民土著将其团团围住达三天三夜,形势危殆。舜帝于是命人奏起了美仑美奂的“韶乐”,一时间凤凰来仪,百鸟和鸣。虎视眈眈的苗民在妙不可言的乐声中,丢下武器伴着节奏跳起舞来,一场干戈化为玉帛。舜帝演奏的乐曲于是叫韶乐,奏乐的山峰由此得名“韶山”。
《韶乐》如此奇妙,如此感人,更撼人者,是它有数千年的延续史。原始九韶是南方百越民族的巫歌,舜帝韶乐在此基础上加工而成,并从此具有娱人、教化功能。《韶乐》后世演变成宫庭舞乐,皇室祭祖之庙乐,为皇祖专用,是天子宗庙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于公元前517年在齐国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并评论《韶乐》“尽美矣,又尽善也。”

从夏朝韶乐至清代中和韶乐失传,《韶乐》经历了4000多年的延绵史。今日之《韶乐》是在浏阳古乐、韶山山歌及宋代《琴》谱等基础上进行研究、整理和创造出来的,是一部集诗、乐、舞为一体的史诗性乐舞。它由祭司、部落战争、萧韶九成、南风歌、关睢、湘夫人、缶韵、潇湘水云、中和韶乐,九部分组成。它使用的乐器有36种,有编钟(勇钟、博钟、歌钟)磬、足鼓、健鼓、悬鼓、萧、埙,琴、瑟等,可说是集夏商乐器之大成。舞蹈有干戚舞、羽舞等古代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