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阐释与创造•文艺研究书系》方宁主编/人民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出版

 

时间:2010-05-09 14:09  来源:中国艺术研究院网站   作者:供稿:方宁
 
  这套专辑收录了近十年来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类国家级核心期刊《文艺研究》上发表的一些重要学术理论文章。其遴选的时间范围大致在2002-2009年之间。对《文艺研究》而言,这也是一个新时代的开端。为了适应学术发展的要求,《文艺研究》自2003年起从形式到内容都做了较大的调整,新开了“理论专题”、“当代批评”、“书与批评”和“访谈与对话”等几个栏目,随着风格的调整,刊物对于问题的研究也更加具有现实针对性和更加丰富的视角。
  学术研究的方法无非“阐释”,学术研究的目的无非“创造”(传播也是一种创造)。《文艺研究》三十年,始终与历史同行,与中国当代文艺学术相伴。因此在其用文字编织而成的锦绣华章之中,总能见出阐释者的语言风采和创造者的思想力量。这也是本套书系之所以如此命名的一个原因。
  这套丛书三卷共120余万字,分别是《批评的力量》(批评卷)、《理论的声音》(理论卷)、《学者之镜》(访谈对话卷)。每一卷各自独立,且分别以刊物的主导栏目为题,可以约略展现出《文艺研究》在近十年中所着力营造的学术空间。
  《批评的力量》(批评卷)
  《文艺研究》自2003年设立“书评”栏目,2005 年设立“当代批评”栏目(2005年改为月刊之后,“书评”更名为“书与批评”),旨在加强当代学术批评建设。“书与批评”、“当代批评”均为《文艺研究》举学界之力重点建设的栏目,在此期间所发表的一百三十余篇思想敏锐、观点鲜明、风格犀利的文章,在学界享有声誉。该“批评卷”分为“当代批评”、“书与批评”两部分,前者主要包括“当代文学批评”、“当代艺术批评”和“批评现状的研究”;后者则为别具风格的“独立书评”。该卷的特色在于,《文艺研究》向以“基础理论研究的重镇”称誉学界,但在2003年之后,其针对学术界某些不良风气及现状所展开的批评,是对《文艺研究》传统形象的丰富和改变,也是改为月刊的《文艺研究》在办刊风格和理念上适度调整。
  《理论的声音》(理论卷)
  这部分专题涉及《文艺研究》传统学术领域,也是其传统风格之集中体现。它包括:美学、文艺学、综合艺术、造型艺术及相关专题论文。2003年以来,《文艺研究》既保持了对于基础理论研究一以贯之的重视,又加强了对于学术与艺术现状的研究。在美学研究领域中,对于“现代审美主义”、“古代文论的创新与发展”、“日常生活审美化”、“文学意识形态与文化研究”和“全球化时代的后殖民理论”等问题的研究成果,一经本刊发表,即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并产生了开风气之先的影响;在艺术学领域,《文艺研究》既有对于传统艺术门类(戏剧、音乐、美术理论的)研究,又拓展了对于“媒介理论”“影视符号学”“艺术的视觉方式”“新媒体艺术”“传播学”等前沿领域的探索。从该卷中,读者可以看到中国当代美学、文艺学和艺术学发展的历史及其演化的轨迹,在某种意义上,这部分文字也代表了当代中国美学与艺术研究所能达到的水准。
  《学者之镜》(访谈对话卷)
  《文艺研究》自2003年设立“学者访谈”栏目(2005年改为月刊之后,栏目名称为“访谈与对话”),至今已经发表文章60余篇,近百万字。“访谈与对话”栏目的主体均为国内外学界广有影响的学者、作家、艺术家。其中既有著述等身、经验丰富的学界耆宿,也不乏当代颇具影响力的学界新锐。更为重要的是,在接受《文艺研究》杂志采访的五十余位著名学者中,目前已有数位学者谢世(启功、敏泽、林庚、钱仲联、葛一虹、贾植芳诸先生),他们所留下的语言和思想、性格风貌,至今已成绝响。将国内数十位重要学者(作家、艺术家)的访谈录、对话录结集出版,不仅可以其治学之道路昭示后人,更可以其精弘之思想启迪来者。本卷分为“访谈”与“对话”两部分。访谈主要为学界前辈与采访者之间的交流,对话则为学界新锐之间的思想互动,均各有千秋,能收雅俗共赏之效。
    (供稿:方宁 编辑:杨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