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上海世博会上14项北京“非遗”世博展示京韵

 

时间:2010-08-05 16:01  来源: 京华时报(北京)   作者:/本报记者郭鲲图
2010-05-07  来源: 京华时报(北京)        转载于网易新闻中心 http://news.163.com

京味民俗画家杨信在文化衫上画北京后海风景。

跑堂伙计挑着纯净水为游客泡茶水。

非遗传人制作了各种造型的“海宝”面人,吸引了不少游客。
 
劳模于凯体验老北京三轮车。

 

 面团捏成的“海宝”、用T恤衫组成的手绘版“后海”长卷……昨天,北京“非遗”传人们走上世博轴,为参观世博会的全世界游客们展示最地道、最有“北京味儿”的各种绝活。
  看点 1
  文化衫组成什刹海长卷
  昨天上午,4名游客兴高采烈地换上了4件白色T恤衫,著名的京味画家杨信现场挥毫,在4件白T恤的正面绘制了出了一幅“后海”长卷,白色的T恤衫变成了京味十足的文化衫。烟袋斜街,银锭桥……后海的各种建筑、牌坊、桥梁、胡同一一展现在文化衫上。
  “这个餐厅就在这里,我去过的。”现场很多去过后海的游客一边观看绘画,一边印证自己的记忆。整个绘画过程,杨信既没有提前画线布局,也没有参照老照片,而是完全凭借对后海的记忆完成。
  “从小就生活在北京,天天去玩,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再熟悉不过了。”杨信本来是媒体记者,从1996年开始关注北京胡同文化,并重新拾起画笔,参考大量历史材料,通过作品重现了清末民初的老北京。他目前已经创作了鼓楼大街、阜西大街等老北京街道原貌的风俗长卷画,画卷被首都博物馆收藏。
  他的京味民俗画主要以彩色铅笔为工具,北京老字号、老景点以及各种民俗都是他的绘画内容。“除了要体现京味以外,更加重要的是真实地还原北京历史原貌,让后代能够对老北京有一个准确的感性认识。”杨信说,自己这次来参加上海世博会还特别创作了一幅绘画作品《北京爷们》,向全世界展现北京。
  看点 2
  “葡萄常”两次参加世博
  本次来上海参加世博会的北京“非遗”项目中,最有特色当属“葡萄常”。这是“葡萄常”家族第二次参加世博会,之前一次还是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在那次博览会上,“葡萄常”还拿了奖项,我们所熟知的茅台酒也获得此项奖牌。
  本次来沪进行展示的是“葡萄常”的第五代传人常弘女士,她带来了数串专门为上海世博会制作的玻璃葡萄工艺精品,每串都有四五十个葡萄,而每个葡萄的大小、形状、颜色都完全不同,既有还没有完全长大的小葡萄,也有已经熟透了的紫葡萄,尤其是葡萄上还挂着一层霜,仿佛就是刚刚从架上摘下来一般,让人垂涎欲滴。
  很多游客都忍不住想摘一个尝尝,常弘忙不迭地解释:“对不起,这是玻璃做的工艺品,只能看,不能吃。”
  在北京活动周启动当天,京沪两地党政领导参观了北京非遗项目,本来预定在每一个项目的展位前停留一分钟,但在“葡萄常”的展位前却停留了5分钟,有意思的是常弘竟然都不认识参观和提问的领导们。“他们除了对我们葡萄常参加过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感兴趣,还对我们葡萄常传女不传男的传承非常好奇。”常弘介绍,由于家庭的原因,葡萄常从第三代开始便是姑姑传侄女了,很多女性游客看到“传女不传男”的传承模式,都向她说,这个传承方式真解气!
  看点 3
  “风筝曹”为世博放弃赴意
  “曹氏风筝”的第三代传人孔炳彰本次也受邀来到上海世博会在北京活动周期间现场献艺。年轻的孔炳彰戴着一副黑边眼镜,安静地坐在自己的展桌前画一只风筝的翅膀图案。“这只风筝我争取在离开上海前能够做好。”孔炳彰指着翅膀上的一只色彩斑斓的蝴蝶介绍,这是他昨天花了一天时间才画好的。
  “这么久啊。”很多游客都不禁伸出了舌头,“老师你姓孔,为什么不叫孔氏风筝?”还有不少游客好奇地问道。孔炳彰介绍,曹氏风筝的“曹”指的是曹雪芹,孔炳彰的爷爷孔祥泽读大学时无意中借到了一本书,是曹雪芹写的《废艺斋集稿》,讲述的都是残疾人如何谋生的各种手工艺制作手段,其中第二卷系统地记载了风筝的扎、糊、绘、放“四艺”,孔祥泽抄录并将其保存下来,经过多年研究,风筝技艺自成一体,但为了尊重曹氏的功绩,所以将自己制作的风筝称为“曹氏风筝”。
  这次应邀到上海参加世博会之前,他本来已经接到了意大利方面的讲学邀请,但权衡后,还是决定推掉意大利的邀请,到上海参加世博会,向全世界介绍、展示曹氏风筝。
  看点 4
  “毛猴”“面人”结缘海宝
  很多来上海参加世博会北京活动周的北京“非遗”传人还纷纷根据自己的艺术特色,制作了一些与“海宝”有关的艺术品。比如北京面塑非遗传人张宝琳昨天专门制作了一些摆着各种造型的“海宝”面人,吸引了不少游客。
  而“毛猴”艺人于光军也在老北京传统的“毛猴”民俗工艺品中加进了各种现代元素,比如几个打篮球的“毛猴”工艺品,只用一只脚便撑起了两只毛猴的空中姿态,令人称奇。此外,于光军昨天还制作了一件毛猴和海宝共同祝福上海世博会的作品。
    本次来参加上海世博会北京活动周的一共有14家非遗项目,大多数是该项目的第四、第五代传人,最年轻也属第三代传人,而传承最多的则是第七代传人。耳熟能详的“鬃人白”、“泥人张”、“瓶中画”、“卵石画”、“葫芦雕刻”等都来到世博会,在宝钢大舞台西侧搭建的“北京茶馆”外现场献艺。                            
   文/本报记者郭鲲图/本报记者张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