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影像艺术大赛”

 

时间:2010-08-06 17:07  来源:研究院宣传部   作者:蒋田喜
 
今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提出的主题为“非遗保护、人人参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活化石”,目前对相关民俗文化的保护问题已经成为文化界讨论的焦点。近年国家GDP的稳定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质量不断走向新台阶。但这并不代表我们所有方面都取得了新成就,与此同时我们传承了成千上百年的民族民间文化也在不断锐减趋向消亡。从某种层面归结而言,这是现代工业文明与信息高速发展对传统的猛烈冲击造成的。
物欲横流,各种拜金拜物主义横行的社会;道德沦丧以及诚信缺失,公众相互之间信仰出现危机。人们开始追忆苦难时期田园生活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对家乡特色菜肴的回味;对故乡节庆祭祀礼仪活动无比向往…然而,那些纯朴自然的社会已经悄然离我们远去,并最终演变为一种记忆中断断续续的符号碎片。这对于那些念旧的中国人是一种残忍的精神屠杀。现今的年轻人宁愿看日韩动漫与肥皂剧,毅然决定花大价钱进电影院看欧美大片首演却对乡土民间街头巷尾地方文化充耳不闻熟视无睹!他们放纵沉醉在各种视听文化娱乐场所,甘于流落城市作为蚁族成为新生代农民工,拒绝回归落后衰败毫无生气的乡间,这也注定了民间文化传承出现的种种尴尬境地。
大学生是时代精神面貌体现,对于现阶段民族文化的传承上,他们能承担起到的是中流砥柱作用。随着科技的普及,人手一部手机、相机以及电脑,早已平常之极。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影像大赛的形式结合就是基于这样一种现状,意在以全国各地在校大学生作为活动参与的主体。同时各地市县文化职能部门与其它文艺爱者为辅,理念体现出“非遗保护、人人参与”且有主有次。这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与时俱进将非遗保护常识普及与保护发展的新理念。当国内庞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渐减少甚至消亡时,以我们研究院薄弱的力量保护未免不太切合实际。但是我们可将之作为一种文献历史资料,以陈列展现的方式留给子孙后代,且鼓励更多公众参与其中,这是我们举办此次全国性公益活动初衷所在。同时也是在积极尝试将其融入到现实生活,以便在保护基础上使其成为一种“活”文化的努力尝试。
活动组织意义
首先 :这是一次关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知识普及的公益活动,以这样的活动形式从而使广大的社会民众甚至渴望一些有识之士积极投身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抢救的队伍中。政府文化部门当然义不容辞有职责的承担这项保护工作任务,但我国幅员辽阔,地方民族民间文化多姿多彩、形式内容多样与复杂,有限的职能部门以及几个工作人员并不能将工作做得很完善到位。因此这样一种文化责任使命便无形间分散到一些高校学者或者对民间文化关注的草根专家身上。民间文化是一种“活”的艺术,这一性质也从而决定其保护应当灵活多样,而不是将其放入博物馆或者任其商业化发展。
其次:当今社会是一个读图信息时代,如何将古文化保护与现代科技生活结合,两者之间是否有一个契合点。事实证明这样的活动组织完全是具有可操作性的!人手一部手机、相机甚至一台电脑已成为现实,正是因为建立在这样一层物质基础上,从而使策划实施该次活动成为可能。如今各大旅游古镇普遍被商业化,广大游客开始寻觅民风纯朴的乡下以及一些富有民间风土特色民俗地方。此次活动的举办也是鼓励民众积极参与到民族民间文化的挖掘抢救保护活动中,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社会文化遗产保护风气,普及知识的同时提高个人学识修养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的意识。 
再次:该次活动对象主要针对的是全国广大高校内的莘莘学子们。因为他们拥有较高层次的理论基础知识,对新知识新事物易于接收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文化体系。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年轻具有无限活力,对地方民间文化有一种断代隔膜的好奇感,但又不知从何下手了解。该次活动正是积极鼓励他们国庆中秋节长假期间回到自己的家乡,了解地方乡间民俗文化,并以图文或者影像形式展现给更多人去了解。当高价格门票昂贵食宿的因素成为观看上海世博成为一种奢望时,鼓励民众下乡采风又何尝不是一件更具有意义的事情呢,于己于国乃至整个民间文化发展都功不可量。
活动亮点:
1 、这是一次民俗艺术保护与高科技技术亲密结合的盛会。影像艺术通过视觉与听觉上的捕捉,从而使作品具有史料意义同时还有艺术美,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对民俗文化的热爱,使更多的爱好者积极投身参与到非遗保护的活动队伍中。
2 、这也将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自成立以来举办的第一次全国性大型影像文化艺术活动。秉承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的基础上,使广大有识之士对中国非物质文化研究院有所了解,在今后经常组织相关民间文化保护活动研讨座谈会,使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形成一个完善的保护体系。
3、活动评比结束后将在川音绵阳艺术学院图书楼展厅进行摄影类作品首展,以及在学校行政楼会议室定期播放获奖类纪录片与DV类作品。并且获奖作品将会作为文化交流的形式到成都与重庆等地巡回展览。
大赛口号:传承民族文化 构建和谐生活
活动主题阐释:在这枝繁叶茂夏日炎炎的季节,迎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主办的“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影像艺术大赛”,我们秉承对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抢救为主,结合“非遗保护、人人参与”活动理念。将文化传承以一种新形式在新的语境下找到契合点,大赛参与者以当代大学生为主全国市县文化职能部门以及文艺爱好者为辅,目的是使民众在学习工作之余乐意花费更多时间投身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中。传承弘扬祖国传统优秀文化,促使世界文化发展的多元化,从而构建我们更为和谐美好新生活。
活动宗旨:传承 互动 发展
传承:意旨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基础上有所学习,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弘扬祖国传统优秀文化促进社会和谐与文化进步的理念所在,更是号召更多公众积极参进来保护与传承。
互动:本次活动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主办,号召广大文艺爱好者尤其是高校学子们积极投入到大赛活动中,这是一次专业与非专业,协会与乡间艺人亲密交流和展现的机会。从而将草根文化草根艺人推向大众媒体。
发展:发展是基于文化多元繁荣的基础上,将之适当开发。促使更多对传统文化偏爱的人了解参与其中,构建和谐文化发展观创建和谐文化家园。实现精神与物质的双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