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非遗文创进校园暨第三届非遗文创研讨会”在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成功举办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的七个着力,其中之一就是要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6月11日至6月13日,由四川文化艺术学院主办的“非遗文创进校园暨第三届非遗文创研讨会”在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绵阳校区成功举行。

 


    此次活动由四川文化艺术学院主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学生工作部、共青团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委员会、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经管学院、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院承办,活动邀请了多位非遗领域的专家学者,其中11篇论文进行学术研讨、26个非遗项目传承人予以经验分享,阐释非遗文创理念、前沿趋势和未来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丰富多彩的非遗项目体验,可以近距离观摩非遗技艺,并在现场体验制作过程,感受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进一步增强师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热爱,激发师生的文化自信和创新精神。活动还将邀请非遗传承人走进课堂,与同学们分享非遗背后的故事和历史文化内涵,让大家深刻理解非遗的价值和意义。

  活动开幕式于6月12日上午9点在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绵阳校区旗杆广场举行,由夹江蝶画青年传承人李瑶担任主持人。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党委书记、省政府督导专员左冬梅,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柯小杰,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学生工作部部长张大汉,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王文礼,二十七位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传承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等人出席开幕式。


 

开幕式第一项由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党委书记、省政府督导专员左冬梅女士致辞,左书记向出席本次活动的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学校非遗传承保护事业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左书记表示,四川文化艺术学院自2010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成立以来,积极将非遗融入立德树人、学术研究、文化交流等。开展“非遗文创进校园暨第三届非遗文创研讨会”活动,立足区域,“非遗进校园”,展非遗、看非遗、话非遗,使师生深入了解和探讨当地的非遗保护与传承,更好地了解和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更直观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左书记对此次活动赋予了深切的厚望,希望这次活动可以促进大家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大学文化使命的认识,更加自觉承担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高校责任,携手共进,守正创新,为保护传承非遗、赓续历史文脉,贡献力量。



 

     紧接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柯小杰教授致辞,柯院长代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向远道而来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指出,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非遗项目正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困境。为此必须采取措施,加强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创进校园,正是我们在这方面的一次重要尝试。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非遗走进校园,走近学生,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感受到非遗的魅力和价值。同时,通过与学校的合作,共同探索非遗教育的新模式、新路径,培养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非遗传承人。柯院长希望各位嘉宾、老师和同学们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能够充分交流、深入探讨,共同为非遗文创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开幕式第三项由非遗传承人代表杨璟珩女士致辞,杨女士向主办方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为非遗传承人和学校搭建起这样一个交流的平台,让非遗得以走进校园,走近广大师生。她表示,在活动中,传承人们将毫无保留地展示自己的技艺,分享自己的心得,希望以此激发同学们对非遗的兴趣和热爱。同时,我们传承人也将借助这个机会,向同学们传授一些基本的非遗技艺,让同学们亲手体验非遗的魅力。

 


 

开幕式最后由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学生工作部部长张大汉宣布活动正式开幕。

 


 

随即与会嘉宾进行了合影。

 



开幕式结束后,非遗文创进校园展演活动火热开展,活动以“非遗进校园,文化共传承”为主题,设置了26个非遗项目展示,分别是夹江年画、蜀盏复烧技艺、三台泥塑、江油草编、三台麦秆烙画、中医诊疗法(罗氏按摩)、竹笋壳画、涪城拓片、三台木刻、绵竹木版年画、三台面塑、葫芦雕绘、弄弄家手工粗布、汉源曹氏石头画、夹江蝶画(年画)、三台布艺、土家刺绣、福缘麦杆画、杨保军陶艺、古井绳结技艺、籃顺虹竹编、堰遇木木作、梓州兰生烙画、三台传统拼布、三台剪纸、錾刻金银(排名不分先后)等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项目。









左冬梅书记、柯小杰院长、张大汉部长、王文礼院长等被各种精美的非遗文创作品深深吸引,在每一个项目展示区都进行了观摩并就其制作技艺、非遗理念等与各位传承人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在参观过程中,领导们对一些有创新设计的非遗文创产品也表达了高度的赞扬。




 

活动现场热闹非凡,学生们纷纷对每位非遗传承人进行细致的访谈,对有些项目的制作技艺进行了记录和拍摄并亲身进行体验。学生们表示,在动手实践中领略到了传统工艺、技艺的精妙之处,这是难得的机会能够近距离地接触非遗,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6月12日晚18:30,第三届非遗文创研讨会在E栋101展开,来自四川音乐学院、西南科技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四川文化艺术学院、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四川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绵阳城市学院、绵阳外国语实验学校等高校与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以及传承人们、学生们共计20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研讨会分为“非遗文创论文研讨会”和“非遗进校园传承人分享会”两个部分。





 

      “非遗文创论文研讨会”由非遗院院长柯小杰教授主持,通过理论研讨,李运国、尹殿元、魏艳、钟义娜、刘金洪老师等11位教授、学者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从多视角切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高校的实施方式探究”“非遗传统技艺外译传播策略研究”“非遗视域下青堤铁水火花龙创意设计发展与应用”“非遗有机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立德强国耦合路径研究”“非遗进校园与美育课程相结合的教学实践探究”等议题做了深入的阐述。












 

“非遗进校园传承人分享会”由非遗院陈翔老师主持,26个传承人分别介绍各自的非遗项目以及分享了对此次“非遗进校园”活动的体验和感受。通过这些精彩纷呈的研讨和交流,将更加深入地了解非遗文创的内涵与价值,更加明确如何将非遗元素与现代设计、现代生活相融合,创造出既有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人审美的作品。

 













(部分精彩集锦,排名不分先后)

 

此次活动,学校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立德树人,进一步增强学生文化自信。通过校内校外等平台,构建特色化的第二课堂学习清单,开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特色文化活动,给学生创造浸润式学习环境。学生真切的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厚植中华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

撰稿 | 满媛玉

图片 | 柯小杰 满媛玉 邱华 王艺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