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以漆为笔,绘韵成扇 | 非遗社漆扇手工技艺体验活动顺利开展

          
      为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认同,四川文化艺术学院非遗社于2025年4月26日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梓潼校区办公室举办了漆扇手工技艺体验活动。本次活动由非遗院老师及非遗社团成员共同参与,通过沉浸式体验漆扇的制作流程,让沉睡千年的漆艺技艺焕发时代光彩,在年轻学子的指尖续写中华传统美学的当代篇章。
 
 
 
      活动伊始,主持人张鑫莹介绍了漆器的发展历史与工艺流程。漆扇作为传统手工艺的代表,其核心工艺(楚式漆器髹饰技艺)于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技艺包含脱胎漆器制作、漆画镶嵌等二十多道工序,漆扇采用该体系中特有的“飘漆”技法,通过选色稀释、水面构图、沉浸染制等流程完成。漆扇的制作技艺根植于非遗漆器工艺,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
 
 
 
 
     
     接下来,漆扇制作环节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各组同学围绕素面竹扇展开创意实践,有人调制矿物漆料尝试渐变效果,有人用细笔勾勒传统纹样,还有小组尝试将现代卡通元素融入扇面。指导老师穿梭其间示范飘漆技法,飘散着淡淡的大漆清香,此起彼伏的讨论声与欢笑声交织成生动的创作乐章。
 
 
 

最后,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精心制作,几十余把漆扇渐次成型。有的扇面呈现泼墨山水意境,有的以金漆勾边凸显立体质感,还有运用漆液流动特性形成的抽象纹理。当作品悬挂展示时,流光溢彩的扇面引得师生们驻足欣赏,不少同学举起手机记录下这凝聚着集体智慧的艺术成果。


 
 

本次非遗体验活动通过传统漆艺与现代审美的碰撞,搭建起文化传承的实践平台。制作过程中,从纹样构思到工艺实现,既考验着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又要求精确控制漆料配比与运笔力道。这种手脑并用的创作模式,不仅让抽象的美学概念变得触手可及,更在团队协作中培养了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漆扇的流行体现了传统工艺与现代需求的结合,通过创新推广让非遗“活起来”。这种“体验式传承”既保留技艺核心,又赋予其时代生命力,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


撰稿 | 游天鑫
摄影 | 杨洋
审核 | 歹凡
编审 | 满媛玉
终审 | 柯小杰

声明:本网站原创以及转载其他媒体内容,旨在促进非遗传承传播,展示优质成果,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有版权异议及其他任何问题,请权利人通过后台留言及时告知,我们会尽快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