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基地——西南科技大学拉美研究中心发布2025年度科研项目立项通知,经公开申报、专家评审与结果公示,共27项课题获准立项,其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柯小杰、歹凡、满媛玉、关键四位教师主持的项目榜上有名,立项数量与质量均创历年新高。
四位教师的项目紧扣“一带一路”倡议与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主题,聚焦拉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音乐与壁画艺术的跨文化传播及可持续发展等前沿议题,充分体现了我校在区域国别研究、艺术学与跨文化研究领域的综合实力。柯小杰副研究员负责的《“一带一路”背景下拉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研究》被列为一类一般项目,获批经费1万元,项目编号25LM0110。课题拟系统梳理拉美非遗资源,构建其在华传播路径与策略,为深化中拉人文互鉴提供学术支撑。歹凡老师主持的《文化间性视域下拉美音乐类非遗的文化再创造与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获自筹类立项,项目编号25LM0125。项目将聚焦拉美传统音乐的当代表达与产业化路径,探索“非遗+创意”的可持续发展新模式。满媛玉老师的《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五大工程”背景下拉美及加勒比非遗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5LM0126)同样获自筹类立项。课题将结合“五大工程”政策框架,提出面向拉美与加勒比地区非遗保护的合作机制与行动方案。关键老师申报的《中拉壁画艺术对话的文化符号互译研究》(项目编号25LM0127)亦获批自筹类项目。研究将以壁画艺术为载体,探讨中拉文化符号的互译机制,助力构建中拉文明对话的视觉桥梁。
据悉,上述项目经费将全额拨付,项目团队将按任务书要求推进研究,力争产出高质量学术成果与政策建议,为服务国家对外战略、提升四川文化艺术学院、中国非遗研究院在拉美研究领域的学术影响力贡献智慧和力量。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