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纪朋
男,1982年12月出生,河北邯郸邱县人,博士,教授、研究员、一级艺术研究、一级信息咨询师。
中国(民协)非遗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四川文艺出版社绵阳分社副社长(常务)、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大学本科在四川美术学院学习美术学专业(美术史论方向),获学士学位;在四川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参加古典文献学硕士研修班、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硕士研修班;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就读美术专业(书画鉴定与文物保护研究方向)MFA获硕士学位;在西安美术学院攻读艺术学理论专业获博士学位;2014年至2015年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做访问学者。
同时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学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文旅厅专家库成员,中国(民协)非遗研究院宗教与民俗文化研究所所长、妈祖文化研究所所长、民俗艺术与艺术市场研究所所长,《四川文化艺术研究》(学术辑刊)主编、《区域文化艺术研究》(学术辑刊)主编、《中国非遗传承与研究》(学术辑刊)主编,四川省绵阳市第九批青年拔尖人才,绵阳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云南省大理市南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等等。
学术研究成果与方向:
现主要从事宗教与民间美术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书画鉴定与文物保护、艺术教育管理与文化产业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曾先后主持文化部项目1项,科技部项目1项,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4项,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项、青年项目1项,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1项,院级重点科研项目2项、教改项目2项、精品课程建设1项;参与国家社科重点项目1项、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3项,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1项,院级科研项目5项,教改项目5项。参加高校工作以来,发表论文百余篇,专著4部,译著3部,主编和参编论文集和作品集7部,成果曾获四川省第十六次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5次获绵阳市社科优秀成果奖;主编教科书5部,参编3部。
先后在重庆、成都、绵阳、北京、西安等地策划和参与策划艺术品展览10余次,多次担任展览学术主持。作品多次在重庆、成都、绵阳等地参加展览。
学术科研部主任陈翔简介
陈翔
1993年生,青年批评家,策展人,研究生学历,助理研究员。先后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香港大学(HKU)、延世大学(Yonsei University),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学术科研部主任,《四川文化艺术研究》期刊编辑部主任,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教师,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员。
研究方向:
1.注重艺术教育与公共空间、文化之间的联系,非盈利性艺术机构的建设和管理,策划或参与了一系列重大展览活动;
2.注重现当代艺术史及美术史的梳理,关照艺术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等多元学科的跨界研究;
3.注重媒体、新闻传播、期刊编辑出版等相关建设与研究。
自2015年始,参与策划重大艺术活动13次,参与国家艺术基金研究1次,第一主研参与省部级课题2项,主持或主研市厅级课题5项,主持校级课题1项。在国内外艺术期刊或会议发表论文10余篇,编辑出版专著多本。先后出席参加“范式——外延:全国第二届艺术史发展会议”、“清华文创论坛”、“全国美术高峰论坛”、“跨越边境·中西艺术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五届全球创意产业大会”等一系列重大会议。
教育传承部主任歹凡简介
个人简介:
歹凡,女,汉族,1996年生,硕士研究生,现为中国民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区域文化艺术研究》编辑部编辑。
学术研究成果与方向:
研究方向:现主要从事非遗传承保护、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研究。专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实践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记录以及保护策略,同时涉及传统技艺的现代传播和市场化探索。
学术成果:多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项目,包括国家级非遗秦安小曲的曲目整理、苗族“四月八”民俗节日的当代发展等,主要负责实地调研、资料整理与保护方案的制定。主持校级课题1项,参与国家级、市级课题3项,在国内期刊或学术会议发表论文7篇,曾先后参与“湘西首届苗画研讨会”、“湖南省西部综合开发研究会”、“2023年首届长江中上游民俗文化学术研讨会”等。